黄蜀葵(秋葵)烘干工艺 黄蜀葵(秋葵)烘干时间
黄蜀葵(秋葵)简化烘干工艺
黄蜀葵烘干时间根据不同阶段温度和湿度调整,总时长约16-18小时。
具体阶段时间
- 定形定色期:温度40℃,湿度30%,持续2小时,保持花苞颜色均匀。
- 中低温快速除湿期:温度50℃,湿度15%,持续5小时,若湿度长时间未下降则开启强排湿。
- 升温缓慢除湿期:温度60℃,湿度10%,持续4小时。
- 中高温烘烤期:温度65-68℃,湿度10%,持续1-2小时。
注意事项
- 不同品种黄蜀葵需调整工艺参数,例如花苞与花朵需分开处理。
- 地域气候差异可能导致工艺微调,需根据实际情况优化。
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us),是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株疏被长硬毛;叶近圆形,裂片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具粗钝锯齿;托叶披针形;花单生枝端叶腋,被柔毛,果时脱落;花冠漏斗状,淡黄色,花药近无柄;蒴果卵状椭圆形,种子多数,肾形,被多条由短柔毛组成的纵条纹;花期7-10月; 载于《嘉祐本草》,曰:“春生苗叶与蜀葵颇相似,叶尖狭多刻缺,夏末开花,浅黄色。”故名黄蜀葵花。
黄蜀葵原产中国南方,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云南、贵州、四川、山东、河北等地。 黄蜀葵喜温热,光照充足的环境,耐旱、耐瘠、耐涝不择土质,以上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为佳。 黄蜀葵繁殖方式为分株、播种和扦插法繁殖。
黄蜀葵有清热解毒、润燥滑肠的功效。黄蜀葵的种子能够用于治疗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水肿等症,根和叶可用于治疗疔疮、骨折等症。除了药用价值之外,还可以用于制造食品添加剂剂,在食品工业中用作增稠剂、稳定剂和乳化剂。 [13]黄蜀葵夏、秋开花,花大艳丽,适于花坛、篱边等观赏。
黄蜀葵(秋葵)烘干流程
采摘黄蜀葵的时间至关重要。一般来说,上午采摘的黄蜀葵品质最佳,因为此时黄蜀葵的水分含量适中,营养成分丰富。采摘后,黄蜀葵需要立即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泥土和杂质,然后放置在通风透气的盛具中,如竹筐或蛇皮袋,以便后续的烘干处理。
黄蜀葵将进入烘干房进行烘干。在烘干房内,黄蜀葵的摆放位置需要特别注意,应保持一定的间距,避免相互挤压,以确保烘干过程中空气流通,热量分布均匀。同时,烘干房内的温度和湿度也需要根据黄蜀葵的特性和烘干要求进行精确控制。
各地域与品种的差异会导致工艺有所差异。前期定型定色期需根据具体情况慢慢优化,第二阶段快速除湿期间,如果由于温度对烘干除湿能力的影响,导致提供不了利于热泵除湿的露点温度,可以尝试开启1-2个强排口的方式适当降低烘房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让黄蜀葵处于中高温高湿的状态下而破坏物料原有的颜色,形状与药性。
第一段对花苞进行定形定色处理:温度40℃,湿度30%,2小时,能有效的保持物料外部内部的花苞上面颜色均匀。第二段中低温快速除湿,将温度提升到50℃,湿度15%,湿度若长时间没达到,需要开启强排,时间5小时。第三阶段升温缓慢除湿,设定温度60℃,湿度10%,时间6小时。第四阶段中高温烘烤期,设定温度65℃-68℃,湿度10%,时间3小时。
烘干过程一般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温度和湿度设置。在初期阶段,温度相对较低,湿度较高,主要是为了让黄蜀葵逐渐适应烘干环境,避免由于温度突变导致的品质损失。随着烘干过程的进行,温度和湿度会逐渐升高和降低,以加快水分的蒸发速度,同时保持黄蜀葵的品质和药效。
在烘干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观察黄蜀葵的颜色和形态变化。如果颜色过于暗淡或形态变形,可能是由于温度过高或湿度过低导致的,此时需要及时调整烘干参数。同时,为了防止黄蜀葵在烘干过程中发生变质,应尽量减少烘干时间,避免营养成分的流失。烘干完成后,黄蜀葵需要进行揉碎和去杂处理。揉碎的目的是使黄蜀葵的花瓣更容易释放出药效成分,提高药效。去杂则是为了去除烘干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杂质和异物,确保黄蜀葵的品质和安全性。